《中國紡織報》記者近日從山東省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下簡稱“聊城工信局”)了解到,今年前5月,全市121家紡織服裝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3.48%。這一數據背后,不僅顯示了當地紡織服裝產業克服壓力、穩中有進的發展韌性,更體現著多方發力共促產業轉型升級的同向而行。
“政府對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的獎勵政策,讓我們更有信心投入品牌建設。”山東暖頻道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博的感慨,道出了聊城紡織企業的共同心聲。這背后,是當地政策的精準護航。
為推動產業升級,聊城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在全省率先出臺《聊城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全面調查規上工業企業設備更新需求和優勢產品供給,建立“需求+供給”兩類清單,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同步推出《聊城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形成政策聯動效應;更以《關于聚力工業經濟“頭號工程”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方案》為統領,實施“設備煥新、技改升級”行動,“一業一策”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紡織服裝等產業筑牢發展基石。
聊城市工信局積極為企業爭取政策支持,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清三和紡織”)織造車間數字化智能技改項目便是典型案例。該項目不僅入選山東省級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儲備庫,還在聊城市工信局等市直部門的積極組織下,獲得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567萬元,為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
此外,聊城市還聚焦紡織產業集群發展,以“點線面”協同策略持續強化集群效應:以山東冠縣冠星紡織集團(以下簡稱“冠星集團”)、臨清三和紡織等龍頭企業為“點”,輻射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以“鏈長制”延伸產業鏈“線”,完善從紡紗、印染到服裝的全鏈條體系;以開發區為核心載體打造產業“面”,推動集群從“地域集聚”向“生態共生”升級。
“我們將持續深化數字化賦能,通過舉辦全市紡織產業現場交流會,組織企業實地參觀龍頭企業智能化生產車間、先進生產線,推動更多企業‘卡位入鏈’。”聊城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科技創新與產業整合的加速,聊城紡織下半年有望實現更高質量增長,為全市工業經濟注入更強動能。下一步,聊城還將重點打造“聊城棉紡織”區域品牌,組織企業參加2025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等行業展會,推動更多優質產品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
智能化技改是聊城紡織服裝產業轉型的核心動力,從龍頭企業到產業鏈各環節,眾多企業在此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臨清三和紡織織造車間,500多臺新型噴氣織機高速運轉,紗線源源不斷轉化為潔白坯布,幾名工人騎著電動車穿梭巡檢,一派高效有序的智能生產景象。“臨清三和紡織織造車間數字化智能技改項目投用以來,生產效率提升35%,能耗下降30%以上,年產坯布達1.1億米。”臨清三和紡織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李召峰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400萬元,購置新型設備547臺套,自2024年10月試運行以來,構建起從棉花進廠到成衣出廠的全自動生產體系。
不僅如此,臨清三和紡織今年新上的智能化圓網印花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1.2億元,通過全流程自動化改造,可節省用工50%,減少能耗30%,項目投產后每天可印染花布40萬米,彰顯產業鏈高端化潛力。
冠星集團的轉型同樣可圈可點。其2024年投產的轉杯紡智慧工廠項目,依托“5G+”物聯網技術,集成行業各環節最新技術成果,實現了生產線的設備自動化、信息數字化、管理智能化,萬錠用工從50人減至10人,年產萊棉混紡紗線億元。“現在通過運用物聯網技術,企業實現了產品質量在線監測、溫濕度智能調節,一根紗線從紡出到成布,全程可追溯。”冠星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郭安波說。憑借數智化轉型成果,冠星集團、山東超越紡織有限公司還一同在第四屆中國紡織產業互聯網大會上斬獲“2024數智化轉型創新獎”。
“通過設備更新和數字化改造,企業不僅降本增效,更在產品品質上實現突破。”聊城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297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納入省級儲備庫,67個項目列入省技術改造重點目錄。從單廠改造到全行業升級,聊城紡織的智能化轉型已形成“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聊城市工信局組織企業統一參展,11家企業首次以“聊城展團”形式亮相2025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三和集團、冠星集團現場簽約棉紗2000余噸。這不僅展示了聊城紡織的品牌實力,也為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搭建了重要橋梁,正是聊城紡織上半年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的縮影。
在國內市場的深耕細作中,聊城市工信局組織企業赴菏澤市考察學習,借鑒曹縣漢服生產基地店鋪運營、直播帶貨、供應鏈管理等電商運營管理經驗,為聊城市紡織服裝企業在電商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聊城市還與紹興市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舉辦了聊城-柯橋紡織服裝面料供需對接會暨項目洽談會,暖頻道、科旺紡織等60余家企業達成多項合作意向,推動兩地產業深度融合。
國際市場的拓展則借力電商直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多家企業海外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市場的持續拓展,離不開人才與創新的深層支撐。聊城以“人才引育”與“創新協同”為突破口,為產業注入深層動能:目前已推動3項政校企戰略合作,建成8家產教融合實踐基地,聊城市技師學院、山東女子學院等院校人才引進通道;通過“政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中心”舉辦輕紡產品展銷、聯合開發等活動,強化了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加速促進校企資源融合,推動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憑借政策護航、智能化技改、集群協同等多方助力,聊城紡織產業正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效提升”、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贏”的深刻轉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