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飲料行業的“冷柜之戰”愈演愈烈,市場競爭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階段。那些傳統認知里,似乎只屬于大型超市、高端商場飲料專區的冷柜;如今,已開始大規模鋪設在各種辦公場所、食堂甚至一些小型超市。

  隨著2025年春節后的消費下滑,飲料行業的“卷”不僅沒有放緩,反而愈演愈烈。冷柜之戰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值得關注的商業動向?

  近日,某二線城市國企食堂的入口處,一排嶄新的冷柜悄然占據了原本堆放雜物的角落。冷柜里,農夫山泉、統一、元氣森林的瓶裝水、茶飲和氣泡水陳列整齊,柜體上印著“掃碼領券”“第二件半價”的促銷標語。

  該食堂負責人表示:“春節后突然來了四五撥人,有飲料公司的業務員、還有第三方代理商,都說要免費投放冷柜,條件是,冷柜里只能擺放他們的產品。”

  近段時間,內參君走訪上海的幾家外企時發現,從寫字樓、食堂到超市,飲料冷柜的密度幾乎趕上了便利店的冷柜區。一央企后勤主管透露:“過去只有可口可樂、康師傅這些大品牌能進,現在連區域性的小品牌都在搶點位,有的甚至承諾承擔電費。”

  冷柜爭奪的背后,是2025年飲料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縮影。一位匿名經銷商感慨:“去年冬天,統一給所有業務員下了死命令,冰柜投不出直接下崗。東鵬更狠,要求每個業務員年前必須鋪100臺。我跟著他們連軸轉了一周,回家躺了七天才緩過來。”

沒有銷售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飲料廠家把冰柜投向國企食堂新渠道能挽救3月的冷嗎?(圖1)

  回顧2024年冬季,飲料企業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冷柜爭奪戰”。彼時,飲料品牌的銷售隊伍紛紛深入市場,通過業務員和代理商的力量,搶占終端冷柜。無論是大型超市,還是便利店、國企食堂等消費場所,冷柜成為了飲料品牌必爭的陣地。

  一位華東的業務人員表示,公司要求,去年12月底前每人必須完成200臺冷柜投放,每臺獎勵200元,完不成就離職。“凌晨三點還在便利店門口蹲老板,就差給人跪下。”同一時期,元氣森林宣布增投3.2萬臺冷柜,重點覆蓋校園和景區;娃哈哈重啟“萬柜計劃”,宗馥莉要求“每個縣城至少鋪50臺”;甚至連蒙牛也加入戰局,將酸奶冷柜改造成了飲料綜合柜。

沒有銷售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飲料廠家把冰柜投向國企食堂新渠道能挽救3月的冷嗎?(圖2)

  某頭部品牌市場總監透露:“去年夏天下雨日子多,高溫天數少,現飲場景萎縮,渠道庫存積壓得不少。大家意識到,誰占領終端冰柜,誰就能在消費者’最后一米’的決策中勝出。”他分享了一組數據,79%的消費者會因飲品未冷藏而更換品牌,冷柜覆蓋率每提升10%,銷量可增加29%。

  然而,激進擴張的代價正在顯現。某區域經銷商算了一筆賬:一臺冷柜成本約2000元,電費每月100元,加上業務員提成和終端入場費,單柜年投入超5000元。“但很多點位日均銷量不到50元,回本周期拉長到兩年以上,現在純粹是賠錢搶地盤。”

  據業內人士估算,2024年全行業投放的150萬臺冷柜中,超過30萬臺因位置不佳或維護缺失淪為“僵尸柜”,在城中村小店積滿灰塵。某區域經銷商表示:“品牌方只顧鋪柜,后期運維根本跟不上。有些冷柜連電費都拖欠,最后被店家當儲物柜用。”

  更嚴峻的是,價格戰導致中小品牌爆發生存危機——華東某地級市的本地飲料廠因無力承擔冷柜費用,倉庫積壓的3萬箱果汁最終以每瓶0.3元賤賣給養豬場。

  內參君發現,部分國企食堂的冷柜出現“空柜化”——因銷量不達標,品牌方悄悄撤柜,留下生銹的鋼架;一些便利店則將同一品牌的冷柜重復計入不同區域,虛報覆蓋率。更嚴峻的是價格體系崩壞:某二線品牌為搶占冰柜,將批發價壓低至成本線%,還因此引發了渠道商集體抗議。

沒有銷售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飲料廠家把冰柜投向國企食堂新渠道能挽救3月的冷嗎?(圖3)

  “這已經不是競爭,而是內耗。”一位從業20年的行業觀察者表示。他說了一個案例:某新銳品牌為突擊冰柜投放,將生產預算砍掉30%,導致產品質量下滑,最終因投訴過多被超市清退。“冷柜是’放大器’,好產品能賣得更好,差產品只會死得更快。”

  2025年,中國飲料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5萬億元,但增速已從10%降至7%。傳統品類如碳酸飲料增長停滯,必一運動網站入口新興賽道如功能飲料、植物蛋白飲料雖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以功能飲料為例,紅牛、東鵬、樂虎三巨頭占據80%的市場份額,新品牌突圍艱難。

  隨著電商增速放緩,線下渠道再度成為必爭之地。但便利店、超市的貨架早已飽和,冰柜因其“排他性陳列”成為稀缺資源。一業內人士直言:“線上流量費比線下還貴,不如把錢砸到冰柜上,至少能鎖住點位。”

  瘋狂終有盡頭。多位行業人士預測,2025年下半年,冷柜戰爭將進入“淘汰賽”階段。

  例如,某乳業頭部企業試點推廣智能冷柜,柜內攝像頭可識別拿取動作,實時反饋銷售數據;元氣森林則嘗試“動態定價”,通過APP在午間高峰時段自動促銷。必一運動網站入口業內有觀點認為,這些技術或將改變盲目鋪柜的現狀,轉向精準運營。

  一分析人士稱,盡管冷柜布局為品牌帶來了更多的銷售機會,但也使得行業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進入了一個“誰能生存,誰能勝出的”階段。對品牌而言,如何在過度競爭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的道路,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此外,品牌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多地轉向客戶體驗和品牌忠誠度的建設。僅靠冷柜和促銷活動的短期效果,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持久優勢。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度連接,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冷柜戰爭既是行業焦慮的投射,也是轉型陣痛的縮影。當國企食堂的角落被冷柜填滿,當業務員在寒風中為“200元一臺”拼命時,這個行業需要的不是更慘烈的廝殺,而是一場真正的價值重構——從“渠道為王”回歸“產品為本”。